
中美关税战的发展历史如下:
2017 - 2018年:冲突伊始
- 2017年,美国以“贸易不平衡”和“知识产权问题”为借口,对中国发起“301调查”。
- 2018年3月22日,特朗普签署备忘录,以“301调查”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。
- 2018年4月4日,美国公布加税清单,中方迅速反制。
- 2018年6月15日,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中方同步反制。
- 2018年8月23日,美国对剩余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中方对等反制。
2018 - 2019年:谈判与破裂
- 2018年5月19日,中美发布联合声明,暂停加征关税。
- 2018年7月,美方单方面要求削减贸易逆差并限制技术合作,导致谈判破裂。
- 2018年9月18日,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%关税,中方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。
- 2019年,谈判破裂,美国进一步加征关税并将华为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中国推出“不可靠实体清单”。
2020年:第一阶段经贸协议
2020年,中美签署《第一阶段经贸协议》,但协议执行受疫情、地缘政治等因素干扰,双方贸易摩擦未停。
2021 - 2024年:政策延续与调整
- 2021年,拜登延续特朗普时期对华关税框架,未取消主要关税措施。
- 2022年3月,重启352项商品的关税豁免,有效期至2022年底,后多次延长至2024年5月。
- 2024年5月,美国计划从8月1日起对电动汽车关税从25%提高至100%;锂电池、光伏组件从7.5%升至25%;关键矿产从0%升至25%。
- 2024年12月16日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,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硅片、多晶硅加征50%关税,钨产品加征25%关税,2025年1月1日生效。
2025年:关税战全面升级
- 2月1日,特朗普政府以“芬太尼问题”为由,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,总税率提至20%。
- 2月4日,中国宣布对美煤炭、液化天然气加征15%关税;原油、农业机械、大排量汽车及皮卡加征10%,2月10日生效。
- 3月4日,美国以“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管控不力”为由,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再提10%。
- 3月10日,中国对美鸡肉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加征15%关税;大豆、猪肉、牛肉、水产品加征10%。
- 4月2日,特朗普政府基于《美墨加协定》,对中国电子、新能源、机械制造等领域加征“对等关税”,税率最高提至45%。
- 4月3日,美国对所有外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和卡车征收25%的关税。
- 4月9日,美国正式对中国商品加征104%的关税。
- 4月10日,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%提高至84%。